2020-04-28 13:49:06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xiamen.huatu.com/jiasohi/ 文章来源: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导读】华图厦门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发布:202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综套题班模拟卷解析(2),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厦门华图教师招聘微信公众号(xmhuatu),福建教师招聘培训咨询电话:0592-5168870,5168871。
2020 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模拟卷(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 35 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
1.D
2.B
3.B
4.B
5.A
6.D
7.【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8.【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9.【答案】D。【解析】《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规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开展五年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扩大县级以上培训覆盖面。
10.【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学校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征和需要实施教育。
11.【答案】B。【解析】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训练,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12.【答案】D。【解析】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倡学术民主。
13.【答案】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14.【答案】D。【解析】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题干中有“有的人”、“有的人”,说明人和人不同,选择个别差异性。
15.【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所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2)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3)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4)夸大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的知识学习。B 选项属于学科课程的特点。
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当人口的数量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它不仅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一定甚至巨大的负面作用。题干中,“国民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表明教育对人口增长有控制作用,可减少人口数量。
20.【答案】A。【解析】“吾日三省吾身”体现的是个人修养法。
21.【答案】A。【解析】消除嫉妒,公平竞争,是针对优秀生的教育内容。
22.【答案】D。【解析】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指导相关教育问题是文献分析法。
23.【答案】D。【解析】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解剖了一位失语症病人的脑,发现他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里的神经细胞严重损坏,由此证明了脑的这个部位(后称“布洛卡区”)与人的语言活动有关,以后的大量实验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
24.【答案】B。【解析】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正性偏差就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这是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之一。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25.【答案】A。【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6.【答案】B。【解析】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互相传递和感受,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正是通过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功能才得以实现的。而“动之以情”就是通过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对方。
27.【答案】B。【解析】动机具有三大功能:(1)激发功能指动机能激发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例如,饥饿者对与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与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2)动机的指向功能指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本题中小王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西部去工作。故本题选 B。(3)维持和调节功能指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促使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使机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某种目标。
2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29.【答案】D。【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功=力×距离”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30.【答案】A。【解析】布鲁纳在教学观中提出四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分别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31.【答案】D。【解析】未来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这种期待是对结果的期待,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32.【答案】B。【解析】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属于总括学习,也称上位学习。
33.【答案】A。【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题干中小明只知道口香糖是用来吃的这一常用用途,而不知道口香糖也可以用来把纸币粘出来的工具。故这是功能固着。
34.【答案】C。【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当中指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是最终目标。
35.【答案】C。【解析】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故本题选 C。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36.【答案】ABC。【解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规定,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37.【答案】BCD。【解析】《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 24 个月。
38.【答案】ACD。【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研究遵循的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39.【答案】BCD。【解析】荀子(性恶论)墨子(素丝说)华生(行为主义)是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 BCD。孟子(性善论)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40.【答案】BCD。【解析】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实践性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A 选项属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41.【答案】ABC。【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
42.【答案】ABC。【解析】瞬时记忆的特点是: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信息均可进入瞬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不超过 1 秒钟,听觉信息不超过 2 秒,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消失,但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主要以图像编码为主。
43.【答案】BD。【解析】注意的定义。
44.【答案】AC。【解析】心智技能的特点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
45.【答案】ABD。【解析】程序教学的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及时强化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三、填空题(共 15 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46.【答案】健康成长。
47.【答案】安全教育。
48.【答案】尊师。
49.【答案】县级。
50.【答案】全民化。
51.【答案】增强学生体质。52.【答案】直观性。
53.【答案】班级。
54.【答案】劳伦茨。
55.【答案】神经系统。
56.【答案】替代。
57.【答案】自觉性。
58.【答案】多血质。
59.【答案】元认知。
60.【答案】训练单元小。
四、判断说理题(共 2 小题,其中 61 题 5 分,62 题 5 分,共 10 分)
61.【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错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正常心理现象。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有时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以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用错觉为实践服务。利用错觉最突出的事例是军事上的伪装和隐蔽,使敌人分辨不清我方情况,借以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艺术上利用错觉使观众产生逼真的效果,从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如舞台美术、化妆、影视中的特技等。因此此说法错误。
6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因此此说法错误。
五、材料分析题(共 4 题,63 题 6 分,64 题 10 分,65 题 10 分,66 题 9 分,共 35 分)
63.【参考答案】
小明和小刚、班主任、网吧做法均是错误的,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如下:
(1)小刚和小明没有履行受教育者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受教育者的义务,受教育者需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案例中小刚和小明因为贪玩迟到了半个小时,趁王老师不注意,又跑到学校附近的河边玩耍,没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2)班主任王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案例中班主任王老师不准学生进教室上课属于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由主管部门予以关闭,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案例中网吧允许未成年人上网,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小明和小刚没有履行学生相关的义务,班主任王老师和学校需承担法律规定相应的过错责任,相关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网吧进行行政处罚。
64.【参考答案】
(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了解学生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也没有结合教学和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等。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⑧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65.【参考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 8 个,分别是:
(1)材料的意义和性质、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遗忘的较慢。并且材料的数量越大,遗忘的也会越多。
①案例中优秀学生总结的第一条复习方法说教材做到不搞懂不放手,体现了材料的意义这一点,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材料意义不容易遗忘。
②案例中优秀学生总结的第三条复习方法说复习的时候,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和材料形象化,体现了材料的性质这一因素,形象化的的材料记得更牢固。
③案例中优秀学生总结的第五条复习方法说一次识记内容不能太多,体现了材料数量这一因素,一次背诵太多内容,会容易遗忘,学习效率不好,因此一次识记的内容不宜过多。
(2)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学习材料比恰能成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过度学习即为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但过度学习程度达到 50%是效果最好。案例中优秀学生总结的第五条复习方法说达到过度学习,体现此因素。因此在学习当中,要做到过度学习,并且过度学习有限度,过度学习程度 50%记忆效果最好。也就是在学习当中,掌握一个知识点需要背诵 6 遍才能背后,要求做到过度学习,再背诵 3 遍,共计背诵 9 遍,学习效果才比较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长时间保持在头脑中。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案例中优秀学生总结的第一条复习方法说精力集中在教材上,不搞懂绝不放手,也体现了材料的意义这一点。意义识记的学习内容不容易遗忘。
(5)时间因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并且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所以案例中第二点体现此因素,要及时巩固,在复习后及时进行,并且不能一曝十寒。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有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在学习当中最初呈现的学习材料遗忘较少,称为首因效应,这是由于无前摄抑制造成的;而最后学习的材料遗忘的也最少,称为近因效应,这是由于无倒摄抑制造成的。那么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材料比较容易遗忘,也容易受到双重抑制影响,在背诵文章时,要加强对中间部分材料的重点识记。案例中第四条,体现此因素。
(7)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更需要和更感兴趣的材料更不容易遗忘。
(8)情绪和动机。良好的情绪和动机也会增强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咱们在考试复习当中可以从这八个点出发,合理安排复习,总结适合于学生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66.【参考答案】
(1)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
王梓同学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算术思维是特殊化思维,而代数思维是一般化思维。算术针对特定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的是特殊化思维方式,常常借助假设增加辅助信息,逆向解决问题。而代数由于引进了符号,则可以脱离具体情境,概括问题的一般化特征,再用算式表达出来,一般顺向解决问题。
因此,同样是五年级的学生,解答同一道数学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是同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其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请结合教学及自身实际加以描述,言之有理即可。) (编辑:厦门华图)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3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
厦门华图官方微信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00号财富中心大厦三楼
客服热线:0592-5168870
网站:https://xiamen.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