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申论时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2011-10-09 09:12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主持人:这样就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今年开始,“调整经济方式”一词出现的频率比“GDP”更高了,可以认为是首位发展目标发生了变化吗?
谢鲁江:调整经济结构是在我们的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情况下,要再更加提高内在素质,内在素质体现在经济结构上,经济结构是调整重点。就你刚才的话题,这次我们实际是把GDP增长的指标大幅度降低了,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是11.2%,“十二五”期间的平均速度定位7%,一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个幅度是很大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到不了4,意思非常明确,我们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了。
主持人:“调整”在《报告》中得到的体现是什么?
谢鲁江:我印象里好象没有哪次政府工作报告从头到尾都在提“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都是在讲结构问题。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不会照本念“十二五”规划,但“十二五”规划里强调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些都是很新的提法。过去我们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很少讲“产业核心竞争力”,现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让我们的产业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结构问题,所以这次结构问题谈得都很具体,而且有些措施都是很到位的。
主持人: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有种说法是“中国过去30年发展的动力渐渐消失了,现在面临重新寻找动力、调整结构的背景了”常教授,您赞同这个说法吗?
常修泽: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但现在看,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收入分配的问题单独放在民生领域说),除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之外有五个结构现在需要做比较大的调整和转型:一是“需求结构”,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构成。过去我们国家是“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在结构上比较看重出口和投资,而消费所起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十二五”规划要做的很大一件事是要改变结构上“出口导向型”、“投资驱动型”。改为什改为以扩大内需为主,而且扩大内需是以扩大消费内需为主,这里就明确提出来。我们要采取若干措施刺激消费,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没有能力消费以及对消费品不放心的问题。
经济转变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主持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有人问“市场和政府,谁来做主导”,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谢鲁江: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来讲,政府要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政府的财政、金融、投资、产业政策起到引领作用,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还应该是市场,尤其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市场还是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起引领和调控。从结构调整上
来讲,政府不发挥引导作用完全任市场自流那是不行的,但取代市场完全由政府调结构也是不行的,需要合理结合,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调节结构最终还是需要市场发挥主要作用,企业发挥主要作用。
常修泽:这个问题讨论得比较有意义,我的看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条:
第一条,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方向来看,我们是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国家,过去是由政府配置资源,按照改革的大趋势,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在主导方面应该做根本性转变,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这是体制改革大趋势所决定的,但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条,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来看,中央95年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现在十六年了一直没转过来?是什么东西在里面作祟?是什么在里面妨碍着转变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主导经济的方式是一个原因,因为现在是投资驱动型经济,靠投资,而不是靠消费,如果靠消费,千千万万个老百姓是消费主体,由老百姓说了算。如果是投资驱动型,现在民间投资力量还比较小,政府投资力量比较大,因此投资驱动型必然会带来政府主导型,投资主导和政府主导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
第三条,从政府自身改革来看,我个人认为,政府自身转型应该减少政府对实际经济生活,特别是微观经济生活的
干预,现在是政企不分,政府应该从干预微观经济的事情中抽出手来,把有形的手交换给无形的手。
地方政府工作不再以GDP论英雄
主持人:中央多次表态经济增速是可以放缓的,但我们看到2011年地方政府的GDP目标依然定得很高,比如重庆的13.5%,内蒙的13%,为什么会出现地方和中央步调不一致的情况?
谢鲁江:中央是把握大局的,我国现在肯定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而不是单纯地扩张经济总量为主。中央现在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主要不是以GDP论英雄了,不是越高就越好。对于每个地方,不能简单说数字高了就不对,应具体分析他们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依据,。度高还是低和当地政府的判断有关,不能简单说和中央一致就对,和中央不一致就不对,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是不是(同时)带来了就业的提高、民生的改善。
主持人:就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目标来说,全国算下来只有五个地方GDP目标低于10%,这样看起来,地方政府是不是还存在着(唯)GDP的惯性?
常修泽:这个问题谈得比较深刻了,31个省市自治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平衡,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我看了一二月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文本,总得来说,速度比较高。对这件事怎么看?在前三十年中国
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前段发展比较慢,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叫做“不发达地区”,现在它的后劲开始展现了,包括资源后劲和体制后劲。比如刚才说到的内蒙,内蒙现在是有羊毛、煤炭、稀土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所以上的速度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