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厦门秋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2)
2012-06-20 14:28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2.被监督者的信息不透明。村委会成员是村里大小事务的代理者,对各种信息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但信息披露的权力却掌握在村委会成员手中,一些乡村干部存在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以至不敢公开的思想,怕削弱权力、暴露问题、引起农民上访,影响农村的稳定。这样,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一方面管理者很难有村务公开的自觉性,也没有实现管理的公开化、提高管理透明度的热情;另一方面,监督者因不直接参与管理、缺乏权威的管理信息来源而道听途说,使得未经过滤的信息失真。由于监督主体难以及时、完整地掌握信息,就会使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或者使捕风捉影的监督造成干群之间的对立,或者滞后的、零碎的监督无法有效地制约滥用的权力。
3.民主意识尚未得到普及。由于长期封闭保守的观念和较低的文化素养,使我国一些村民缺乏民主监督的意识;一些地方对民主监督的工作宣传发动不到位,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形成不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些村民虽然已经认识到手中的权力,但由于缺乏民主监督的实践,不敢对村委会的行为提出疑义;也有一些村民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也就无从谈起。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民主监督的推行困难重重。
4.民主监督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从现状上看,民主监督渠道主要是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直接的批评、建议和全民公决。而村委会成员往往又是民主监督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样民主监督的效果过于依赖村委会成员自身的素质。如果村委会成员私欲严重,个人专断,那么他们就会相互包庇,阻塞言路,甚至压制民主。监督的渠道一断,村民监督便无从谈起。尽管法律规定,如果直接的民主监督无效,村民有权向村党支部、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关政府机关应调查核实,依法处理,但这种办法的不可预测因素太多,难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有效的间接监督手段,对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显得力不从心。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