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省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别让二三线城市也染上大城市病(2)
2011-11-18 16:41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二、原因分析
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人口无序膨胀,已经给大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而受农村“空心化”后人口迁移的直接影响,一些毗邻乡镇的中小城市也开始面临着与大城市类似的人口压力。
虽然国家屡次强力调控,但大城市房价一路攀升的势头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动辄每平方米数万元的房价早已司空见惯,成为大城市居民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而作为三、四线的中小城市,房价也一路走高,已经悄然在重蹈大城市的覆辙。在江西省的一些边远县城内,每平方米两三千元的房价已很平常,这与当地居民的收入相比,亦属天价。
垃圾围城、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同样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在一些地级市和县城周边,城市人口膨胀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已经在城市周围形成蔚为壮观的“垃圾山”甚至“垃圾带”,有的原本依山傍水的小县城,也因各种垃圾的随意倾倒,清澈河流变得面目全非。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加上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缺位,由此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
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全面蔓延,令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也给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仍以堵车现象为例,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要缓解拥堵现象,一方面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现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运送效率,让人们在城市之间流动时,能有更多、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在城市内部则要更加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和发展轨道交通;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包括中小城市在内的城市管理者水平,尤其是交警部门现场指挥应对能力,避免出现车辆严重拥堵。
虽说治拥堵应有效减少汽车保有量,但时至今日,各大城市相继推出的限行、限牌乃至限购“药方”,仍然不是治本之策。应当看到,汽车消费能力最为强劲的一线城市目前已基本处于市场饱和状态,汽车消费主战场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选择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得失,是否应该在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既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不会因盲目发展汽车工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自酿苦果。
三、出路
面对大城市病全面蔓延的趋势,二、三线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应该引起警惕。
中小城市在保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从规划阶段就着手提高城镇化质量,尤其应注重分散城市功能区。其中,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上,应强调功能的混合,避免重走一些大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的老路,尽量减少因就业功能、公共事业配套缺乏所导致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探索在周边建立新城乃至逐渐发展城镇群的方式,充分缓解环境承载压力,又可通过城市功能的扩大,将居住、交通、环保等问题一并化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关链接:事业单位专题http://xiamen.htexam.com/zt/sydwms/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