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省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公众善意经不起炒作(2)
2011-11-18 15:51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三、“跪行救女”策划透支社会信义
【华图名师点拨】不得不承认“跪行救女”是一起“高明”的策划,正因如此,我们进一步看清了网络推手能量之巨大。这一次网络推手是为了救人这个正当目的而策划,下一次他们可能为了一个不正当的目的而炒作;这一次网络推手戏弄了人们的爱心、损伤了社会信用,下一次不知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网络推手的策划和炒作混淆视听,愚弄民意,此风决不可长,对此有关部门也要重视之,采取措施遏制之。
四、炒作救援是在饮鸩止渴
【名师点拨】这种炒作的方式,确实存在欺瞒大众的实质。诚信是一个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任何“迫切需要”,若以牺牲诚信为实现的代价,想来都得不偿失。也就是说,对于单次个体的救助如果采取了并不正当的手段,尽管有可能暂时得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很有可能,救了这一个,会害了一大群。
因此,“救命比道德重要”,无疑等于饮鸩止渴。不管出于多么正义的理由,连道德诚信都不讲的人若是越来越多,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何秩序可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正义只能被当成自由主义随意拿来破坏公众利益的幌子。
五、愤怒点为什么一再成炒作的噱头
【名师点拨】从正常的思维来看,像谢三秀这样的悲情故事,只要是真实的,应该直接向社会呼吁爱心,呼吁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捐助。可是,在当下的舆论语境中,这样常态的呼吁很难赢得关注,且不说人们的爱心已疲惫,审悲已疲劳,还有整体性的社会不信任,最关键的是:主导当下社会舆论氛围的不是这种柔软的、温暖的爱心,而是一种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待遇、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莫名的愤怒感。许多人心中这种莫名的愤怒感,远远比爱心和怜悯更多,人们心中的爱和关怀,很多时候都被那种无名之火遮蔽或裹胁着。爱心无法激起共识,似乎只有愤怒,才能迅速凝聚起共鸣。
六、善意谎言背后饱含殷切呼唤
【名师点拨】版主撒了谎,但我们无法否认他内心的善良,我们受了骗,但我们无法否认这个重病的孩子成为骗局的受益者。如何结束这种种尴尬,政府的“大病救助制度”和慈善机构的慈善作为,无疑是目前最值得考虑的出路。
相关链接:事业单位专题http://xiamen.htexam.com/zt/sydwms/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