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考点预测复习计划之言语理解与表达(6)
2011-11-07 16:22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第四周
复习任务:
进行速度和心态的实战性模拟训练,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
复习方法:
模拟卷的选择依然重要,可选择难度和上周相比持平或简单一些的模拟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做题,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简单的分析即可,不要死抠一道题目,钻牛角尖。
复习重点:
全面总结,为考试做好心理、生理、知识储备等全方位的准备。
真题演练:
1、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 。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 的。
A.一致 左右 关注 B.协调 干扰 利用
C.同步 驱动 忽视 D.统一 暗示 追求
【答案】C。华图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空。题干大意是: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故第三空不能填“关注”、“利用”、“追求”,排除A、B、D。
2.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答案】D。华图解析: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故错误。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故“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故也错误。D项可由文段推出。
3. 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答案】D。华图解析:“但是”引导了文段的重点,即过度的恐慌会导致比事件本身更严重的损失,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过度恐慌,而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D项为正确答案。A项说法本身没错,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说法有误;文段强调的是过度恐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与损失,不是完全告诫人们不必恐慌,且“其实不必慌张”的说法也不现实,故C项有误。
相关链接:2012国考笔试专题http://xiamen.htexam.com/zt/2012gkbs.html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