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考点预测复习计划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2011-11-07 16:22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二、语句表达
预测点1——句子数量增多,难度加大
句子排序一般给出5个句子,由于考题整体题量的增加,所给句子也会增加2-3个。另外,难度加大。句子排序题会考查到无明显连接性标志词的句子,句子填空题在判断所选句子与语境是否一致中会设置难度,除了考查话题、句式、色彩的一致性外,还需要根据材料的整体意思来选句。
预测点2——句子间结构联系的多样化
句子排序和句子填空都需要考虑句子间的结构,而近些年考题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具体来说,除了明显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及提出-分析-解决的思路结构外,还有一些无明显结构联系,比如其中几个句子可以通过显性的标志词连接在一起,而剩下几个句子却无明显的关联词提示,但实际上这几个句子在语义上呈现转折、递进等关系。句子填空要求所选句子和文段一定要契合,不仅是形式上一致,还要内容上保持一致。如对事理逻辑性的考查,说明文中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使之合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或某种工艺过程的先后程序。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三、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题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材料部分、提问方式部分和选项部分,这其中以材料为核心,一方面考生要面对各种提问方式,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读懂每个材料,灵活地应对各种材料。
预测点1——特殊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方面:由于考题多为主观型题目,提问方式多为介绍、概括、说明、主旨、意在说明、强调、告诉之类,此外需要关注一些特殊的提问方式,如“关键词”。这种提问方式也属于主观型题目,应对上还要对材料建立敏感性,抓出体现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的关键词。
例: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华图解析: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在谈幸福,而到了新时代幸福则和“尊严”相关,作者要说明的内容就在于“尊严”二字。
预测点2——特殊提问角度
例:(2010年国考真题)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老人说“你开错了窗户”是想要告诉小女孩:
A.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心境也会不同
B.环境对人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C.通过转换视角,能摆脱失败和痛苦
D.人应该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华图解析:这道题很多同学会选择A选项。注意本题的提问方式,如果直接问“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肯定要选择A。但是此处问的是“你开错了窗”是想告诉小女孩什么,那就是D。是“开窗”的问题,即相当于换角度的问题,并不涉及换角度之后会带来什么结果。
预测点3——材料体裁典型化
材料的体裁中曾出现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其中以记叙文和议论文居多。而记叙文中除去一般性的记叙事件外,寓言故事、名人轶事和散文之类的体裁会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在体裁稳定的前提下,材料结构也会有侧重,关联词结构是一大特点。除去常考的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关联结构外,还会增加条件、选择、解说等关联结构。另外,行文脉络上也会有变化,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基础上会增加铺垫式、对比式、引用式等脉络特点。更多信息考生可参考华图白皮书——2012国考全预测。
例: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忙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墙”,第二个说:“我在建一幢大楼”,第三个回答:“我在建一座城市”。多年以后,第一个工人仍是工人,第二个工人成为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为城市管理者。同一种工作,因为从事者的心态不同,结果迥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仅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由良好心态、较高境界决定的。
华图解析:这个故事的启示就是积极的心态。
纵观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会发现命题人会越来越重视考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逻辑填空还是片段阅读都要在会读、读好、读懂的基础上去做题。只有这样,考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