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1000题内容节选(3)
2012-01-30 10:57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未知可持续发展。回答完毕,谢谢。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于“原谅别人的错误,不一定是美德;原谅自己的错误,却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这一言论的思考、理解及分析能力。在作答本道试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透过文字表面挖掘思想内涵。
3.与同学交往中,你怎么处理沉默是金和知无不言?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考查。其中,既考查了考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成语的理解水平。
【参考答案】 知道题目后,我首先分析了“沉默是金”以及“知无不言”这两则成语。就我所知,“沉默是金”主要是讲在人际交往、处理事件的过程中,要少说闲话、无用的话,多做思考,以更有效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有一层含义,就是三缄其口,什么事都不要说、不要做,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是一种消极的为人处事态度。而“知无不言”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凡是自己知道的都要积极地表达出来,也可以理解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别人。
做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将其与自己具体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我认为,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说与同学做学术研究、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问题谈深、谈透彻。而在听别人八卦的时候,则要沉默是金,不参与流言的传播,独善其身。两种态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必须要根据具体的交往环境来选择。回答完毕,谢谢。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其中考查了考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以及对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沉默是金”和“知无不言”两则成语的理解水平。考生在回答此问题时,可以首先分析“沉默是金”和“知无不言”两则成语的含义,并根据同学间交往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选取适宜的态度、方法。
2011年2月下午陕西国税
1.某县存在教师吃空饷的现象,你怎么看?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综合理解及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下午好。首先,很荣幸能够进入到面试阶段,接受各位考官的考查。下面我将就此问题进行具体回答。
近年来,教师吃空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我听到这一事件后,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吃空饷现象呢,其背后存在怎样的利益链条呢?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资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不由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支付,而财政部门只根据报表进行拨付,审核过程缺失,因此,吃空饷可以使校方、主管部门双双获利。那么,这一现象的发生又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呢?因为吃空饷,国家财政资金被侵占、消耗,而党和政府机构的口碑也会被玷污,在岗教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国家人事制度的威信力荡然无存,人民群众议论纷纷,可见,其负面影响非常之广。
既然知道危害如此严重,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取信于民,杜绝教师吃空饷的现象呢?我认为,首先,可以规范教师任用人事管理制度,定期考核在岗、在编教职员工数量,实施动态化管理,在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申报备案。其次,明确奖惩制度,将管理是否到位与学校直接领导及人事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发现一例处罚一例,增加犯错成本。最后,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实行上级考察、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层中存在的现象、问题,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握住民心,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永续的发展。
以上便是我对教师吃空饷这一现象的几点思考,回答完毕,请考官批评指正,谢谢。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某县存在教师吃空饷这一社会现象的理解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回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造成的社会影响。教师吃空饷主要是指利用默许教师在编不在岗、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甚至冒领养老金、死亡不注销、采取欺骗手段等方法截留工资作为学校收入或供个人私吞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占了社会财政资源,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辩证分析其积极或消极意义。在回答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社会现象类题目时,考生切记不能武断地评定该社会现象是好或是坏,每种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要对产生该社会现象的深层次根源进行合理分析。
2.现在青年人贪图安逸,缺乏竞争力,有些人认为这样不好,你怎么看?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某一特定社会问题的理解及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人贪图安逸,缺乏竞争,并且认为这样是不好的。首先,我不知道他们是从何种途径获取了这样的信息,但是据我所知,周围的很多青年朋友都是踏实、勤奋、追求理想、努力上进的年轻人。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并且残酷的。在以前,哪怕短短的十年前,大学生毕业还是能够分配工作的,而且是现在看来很稳定,收入也不错的工作。而随着大学扩招的不断实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局,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后却无用武之地,许多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岗位,企业却一定要招到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才满足,而为了满足这种扭曲的社会需求,年轻人又不得不延长求学年限,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委曲求全,寻求收入微薄的工作。但是等到他们获得更高学历的时候,却发现社会需求又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总之,不断的学习、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真正地在大多数人身上得到了体现。
因此,我认为,现阶段,大部分年轻人不是贪图安逸的,而贪图安逸这种行为确实不是年轻人应该抱有的心态。年轻人就是充满朝气,生机活泼的一代,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创造未来的主人翁。至于缺乏竞争力这一点,我认为确实存在,与中年人相比,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缺少承担责任的能力,与老年人比他们没有沉稳的心态,还很浮躁。但是,年轻人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年轻、那就是拼搏活力,只要假以时日,青年人一定能够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重任,终究发展成为社会、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回答完毕,谢谢。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在青年人贪图安逸,缺乏竞争力这一观点的理解及综合分析水平。同时,从侧面考查考生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中的一员,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的态度。回答此道试题时,考生可以边分析,边结合身边实际事例进行讲解,摆事实、讲道理,更为深刻地分析这一饱受争议的社会问题。
3.因为你的工作失职,群众给你单位送来一面“办事不力”的锦旗,领导让你挂上,你怎么办?
【试题类型】 应急应变类、沟通协调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处理突发事件的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如果因为我的工作失职,群众给我的单位送来一面“办事不力”的锦旗,而领导让我挂上,那么我会态度诚恳地接受群众的评价,按照领导的指示先将这面旗帜挂在我的办公桌前,但这只是事件的开始,同时,我会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以此为动力,督促自己尽快、尽量弥补该项工作失误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消除由于我的失职而给单位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新获取群众的信任,并期待领导及单位其他同事的谅解。之后,我会以此为戒,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