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92-5168870 厦门分校
【导读】国家公务员面试之面试试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2012国考面试交流群:167638921

 

尽管面试试题类型繁多、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在设计、编制时,都有一些共同的质量要求。

1.题目内容要直接体现面试的目的和目标

笔试的重点,在于考察应考者的知识,而面试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考察报考人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个性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以弥补笔试的不足,为选择合适人才提供充分依据。题目内容如果不明确、不具体,则面试的目的难以达到,进而将影响录用考试总体目标及录用计划的实现。面试要依据面试评价目标,制订试题,从面试目标出发编制试题。

2.题目必须围绕面试重点内容来编制

编制题目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考察,进而实现面试的目的。所以,题目所及必须是面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否则,面试时就会出现主考官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提问,应考者不得要领、东拉西扯地应答的局面。

3.注意题目的科学性与可测性相统一

面试试题不仅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从达到面试目的而言应该是实用的、有效的。并不是任何表述科学、严密的问题(如笔试中的问题)都可以用在面试之中,用逻辑类的问题来考应考者的思维能力效果往往并不好,因为这类题目在面试的压力情况下,常令应考者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使面试无法进行下去;而我们请应考者就某一社会现象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常能使应考者有话可说,于自然表述中体现出其思维水平。比如:考察应考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考虑用这一题目:"有句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如应考者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换一种问法:有人说:'枪打出头鸟',你怎么看?)。此题首先可考察应考者的文化素养,如不理解"木秀于林……"的含义,其文化素养可能不高。由应考者的回答,可自然表现其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应考者的回答,考官可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秀于林的木,你将如何与别人相处?"进而了解应考者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好的应考者可以联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深刻分析"木秀于林……"的含义,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能恰当、积极、建设性地提出,如果自己是"秀于林的木",将如何做。面试中考官若能深刻领会出题思路,加以变通并进行追问,试题的有效性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4.题目要有共性和个性

从面试的重点内容看,通常除"仪表风度"和"言语表达"两项不必编制题目外,其余各项均要编制相应的题目,以便面试时有针对性地提问、考察。另外,由于报考人的经历不同,不可能对每个人都用同一套题目依序一问到底。因此,每项面试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一组题目,面试时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提问,这样效果更佳。

同类岗位的面试题目可分为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两大类。

个性问题,要针对报考人的不同经历和岗位要求提出,而且问题必须非常明确具体,能紧紧抓住个人经历和岗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个性问题事先要经过周密考虑,基本上是定型的,但并不排斥根据临场情况做必要的变通。

共性问题,主要指围绕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所提出的问题,对各个应试者提问的范围和重点应基本相同,故称为共性问题。但要注意,所谓共性,是指提问的范围、类型、性质、大小和难易程度等,而不是对所有报考人都使用同一套试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

更多关于 国考 公务员面试 面试试题设计 的内容: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福建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