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92-5168870 厦门分校
【导读】公务员考试推断结论题型解题技巧

推断结论题,是逻辑推理试题中很重要的一种类型题。这种题型首先给出一段陈述,而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这段陈述中推出的最合理的结论。在解答结论型试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推断结论题的解题技巧:
  1.问题先于题干原则:阅读题干前先看问题,根据问题判断属于哪一类题型,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陈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2.紧扣题干答题原则: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答题原则,不可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来进行推理,不能因觉得给出的陈述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差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3.化繁为简原则: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要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
  4.巧用方法原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利用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因为利用这两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无须让推理进行到底,很多情况下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已经排除掉了三项,这样在帮助考生选择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例题1】
  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同学暗中捐款相助。小段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四位同学,分别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
  (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
  (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
  (4)甲和乙都没有捐。
  实际上,这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 )。
  A.丙捐了 B.丁捐了 C.甲捐了 D.乙捐了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题干中(1)和(4)明显是相互矛盾的,则必有一真一假。又“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则(2)、(3)必然为真。由“有一同学暗中捐款”则可排除(2)的可能性,即甲、乙都没捐。故由(3)可推出“乙没捐,丁捐了”。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当题目侧重于对题干细节信息的理解,需要仔细阅读题干,主要从选项与题干信息是否有差异入手,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信息是否在题干中有所体现,其关键概念是否与题干中的概念一致等。
  【例题2】(2010·江苏A类)
  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现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5个单位利益,而乙得到2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则甲、乙均得到4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6单位利益,乙得到1单位利益;如果甲、乙均选择B方案,则各得到3个单位利益。假定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都明白上述的利益得失情况,两人的选择不分先后。
  据此,可推出( )。
  A.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B方案
  B.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
  C.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A方案
  D.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
  【答案】B
  【解析】虽然是甲、乙两人都按自己利益最大化来算计和行动,但是最终所选方案是由两个人的共同选择结果而定的。甲、乙两人既然都明白利益的得失情况,因此都会避开在对方选择后有可能会使自己利益反而减少的情形。也就是说,甲如果选择了B方案,他必须考虑到自己有可能得到6单位利益,也有可能因为乙同样选择B方案而得到3单位利益;甲如果选择A方案,则至多得到5单位利益,但至少也会得到4单位利益。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甲会选择A方案。同理,乙会选择B方案,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例题3】(2010·江苏B类)
  物质经济是以物质资源为主要劳动资源的经济。原始经济是原始的物质经济,农业经济是以生物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工业经济是物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建立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是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工业经济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据此,可以推出( )。
  A.如果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B.物质经济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C.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
  D.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才能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可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4】(2010·江苏C类)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如果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社会最终就会陷入动乱的状态,富人致富的条件和享受财富的环境就会发生改变,这对富人来说,是“不合算”的。而穷人集团如果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就会使生产成本过高、投资收益太低,导致没有人再投资,就业无法增长,多数穷人的状况无法实现根本的、长远的改善,最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
  据此,可以推出( )。
  A.如果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或者穷人集团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B.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穷人集团不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
  C.社会陷入动乱并且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一定是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而穷人集团又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D.社会陷入动乱或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一定是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或者穷人集团又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得出:(1)“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是“社会陷入动乱”的充分条件;(2)“穷人集团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是“社会陷入长期停滞困境”的充分条件。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规律可知,C、D项两错误,故排除;由(2)可知,社会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穷人集团对社会福利要求一定不是太高,故A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结论型试题遵循逻辑推理题的涉及范围,如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考察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题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考生应注意的是,这部分并不专门考察逻辑学及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其面对所有考生,坚持“一视同仁”原则,考查的只是考生的一种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厦门华图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xiamenht 敬请关注!

—————————————————————————
—————————————————————————
【华图厦门总部地址】厦门湖滨东路6号华龙大厦8楼802
【厦门华图咨询电话】0592-5163676 5168870 5168871 5168872
泉州华图咨询电话】18959890565 0595-22025188
【泉州华图报名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大洋百货13楼13B-C
漳州华图咨询电话】18965268319 18950146427
龙岩华图咨询电话】18959048392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福建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