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考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系列之综合分析篇(2)
2011-10-27 11:13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厦门华图一、考生通常存在的五大问题
1.事实不清:对热点事实不了解
考生对于热点事实不清主要体现在:不知事件的五个“W”(What、Who、When、Where、Why)、不熟悉相关政策。面试考场中,这是不少考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拿到一道面试题,却不知道题目中的热点为何物,或者知之甚少。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如果不了解这一政策,则无法作答。
2.方法不明:对分析方法掌握不科学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规律,而这一规律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都是可以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的。在综合分析试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并且,思维方法运用得如何也直接影响作答。在面试考场中,不少考生在明晰热点事实的情况下,常常因为分析方法不当而表现不佳。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考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上。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孤立、局部、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不分,原因与结果不分等。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孟母为子择校而居,谈你的看法。”许多考生只会谈到择校问题,而忽视背后的辩证分析。
3.观点不当:观点偏激
观点是考生与考官交流的主要内容,准确而鲜明的观点往往让考官眼前一亮。观点是作答的核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在面试考场中,考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在观点上常常会栽大跟头。主要体现在:观点偏激,有点愤青的感觉,这主要发生在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上,不少考生血气方刚,容易激动,不小心说出了偏激的观点;观点剑走偏锋、与主流观点存在重大偏差,这主要发生在存在争议热点的试题中,由于对热点的定性出现偏差,结果观点跑偏了;观点错误,不能有效反映试题本身的主旨,这主要是对热点本身的错误理解、反方向理解导致的,其常常出现在一些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陷阱的试题中。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厦门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