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92-5168870 厦门分校
【导读】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真题汇总二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A   6.  D  7. D 
8. B  9. D  10. D  11. C  12. C  13. D  14. A

    15. 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答: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无效民事行为的本质是其违法性。即由于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各项有效条件而违法。
    (2)无效民事行为是确定无效的。也就是说,该无效民事行为依法肯定是不产生法律效力的,不论当事人是否知道该民事行为无效和是否主张认定其无效,也不管该民事行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其无效。
    (3)无效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无效民事行为作为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其无效结果是自行为实施时起就形成的。

    16. 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认定。

    答:(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3)因欺诈而为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4)因胁迫而为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5)因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为的民事行为。
    (6)因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而为的民事行为。
    (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9)因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而无效的民事行为。

    17. 简述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和认定。

    答: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有效条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认定: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由于行为人在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情况下而为的民事行为。认定重大误解而为民事行为中的重大误解,应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因为自己的过失对于所为的行为存在错误认识。(2)行为人的重大误解与所为民事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基于自己的错误认识而实施了与其真实意思相悖的民事行为。(3)行为人因重大误解所实施的民事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较大损失。
    (2)因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因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在利用其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情况下而为的民事行为。认定因显失公平而为民事行为中的显失公平,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一方当事人故意利用自己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2)双方在所为民事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明显地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3)因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

    18. 简述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特点和认定。

    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成立后,是否能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成事实使之确定的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因缺乏处分权或缺乏行为能力而效力并不完备。 

    第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效力既非完全无效.也非完全有效,而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
    第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成事实的发生。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
    2.无代理权人因无权代理而从事的法律行为。
    3.无处分权人从事的无权处分行为。

厦门华图新浪微博

学员资料   福建招考   分校公告   公益讲座   厦门华图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学员资料 的内容:

更多关于 2010年 政法 干警 考试 民法 学真 题汇 选择 甲乙 的内容:

历年真题

招生简章

网校课程
图书教材

论坛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