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92-5168870 厦门分校
【导读】公务员|政法干警面试热点:“人肉搜索”

  【背景链接】(厦门华图微博

  侵权责任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涵盖了当前的各种网络侵权行为,被网民称之为最有力的“武器”——“人肉搜索”将会受到法律限制。一些网民认为该法有利于公民维权,因为“只有有节制的‘人肉搜索’才能长久”。但凤凰网一项调查显示,近半网民认为“人肉搜索”不会因法律施行而减少,过半网民表示今后将继续参与“人肉搜索”。

  【思路点拨】

  一、从法制层面看“人肉搜索”

  【名师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民人数迅速增长,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肉搜索”随之而生。在杭州宝马飙车案、南京“天价烟”等事件中,网民对当事人个人信息的搜索和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了司法机关介入相关事件的进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肉搜索”也存在被滥用的危险。例如,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中,多名被网民称为“局长情妇”的女性被查实照片遭盗用,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

  “人肉搜索”问题的核心是隐私权。要真正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必须通过其他关于隐私权的立法进行完善。只有让网民、网络提供商知道什么是隐私、什么情况下属于侵犯隐私,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公共标准,才能在维护网络自由的同时保护公民权益。

  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网络自由两者不可偏废,应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拿出更可行的标准。

  二、如何看待针对官员的“人肉搜索”

  【名师分析】

  事实上,人肉搜索变得扩大化、非理性化,其原因不单单在于网络世界缺少道德约束,网民不理性,缺少相关法律进行规范约束,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民众话语权的严重缺失,民意情绪宣泄渠道的狭窄,使得人肉搜索成了一种消解渠道。而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息不透明等因素,也为人肉搜索的随时爆发埋下了伏笔。

  如何消除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好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在这个信息联通日益方便、公民意识逐渐强大的年代,任何围堵注定是无法实现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疏导,人肉搜索之外,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话语权、表达权等的权利保障,让民意发挥作用,并且受到充分的尊重。否则,找不到这个“根子”,而一味关注于网络声讨风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压制网民声音,不利于真实民意的反映。在保障了民众的话语权的基础上,方才可能消除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

  三、无节制的“人肉搜索”就是暴力

  【名师分析】

  “人肉搜索”在掀翻了周久耕之后,赢得了网民的尊敬和追捧,但是,即使是对官员,“人肉搜索”也应当有所节制。不是针对任何官员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只有针对那些有滥用公权、腐化堕落嫌疑的官员才师出有名;也不是针对某个贪官的任何私人信息都可以进行“人肉搜索”,比如针对周久耕抽高价烟、刘丽洁借用豪华车进行“人肉搜索”就具有正当性,因为这些行为都可能涉及公权滥用,但是,如果“人肉搜索”越过一步,进而将周久耕的亲戚住所地址、手机号都公布于众,那就是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了,因为这些信息与公权滥用无关。

  针对官员的“人肉搜索”并非都是正义的,判断的标准在于官员的私人信息是否有涉公共利益,在官员有限的隐私权范围内,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就是一个禁区。“网络暴力”的存在为官方禁止“人肉搜索”提供了极好的借口。如果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反腐手段———人肉搜索,是该有所节制了!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福建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