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省秋季公务员考试冲刺卷【申论】
2011-09-06 09:59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http://xiamen.huatu.com/ 作者:厦门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6.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以来,有关低俗文化的话题一直绵延不散。像酒桌上的“黄段子”、手机上的骚扰信息、书刊上的低级煽情等汇聚成风,炒作名人、改编经典、戏说历史等愈演愈烈,似有“明星取代模范,绯闻顶替事实,暴力掩藏和谐,猎奇超越好奇,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之势。
自国门打开以来,我们一直被低俗问题所困扰,低俗之所以成为纠结,因为弹性较大,没有一个恒定标准,当年的喇叭裤、交谊舞、流行音乐都被指为低俗。
2010年7月23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登文章,点名小沈阳是“最低俗的中国人”(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小沈阳,这个因为春晚走红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却被美国媒体冠以“Dirtiest”,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很多人士的思考。
Dirtiest,从字面上翻译,应该是“最脏”的意思。据专业人士介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不会将一种艺术说成是高雅或是低俗,而是区分成干净不干净,带粗话的、说脏口的、讲下流笑话的,没人说这是低俗,但却可以斥之为“脏”。这里用了英语中的最高级进行修饰,无疑显示出作者对于小沈阳走红的不屑,甚至有点鄙视的味道。
“低俗门”无疑是2010年的一大娱乐事件。对于低俗的标准,一位被点名批评的主持人表示:“低俗没有固定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可能绝对地判断哪一个主持人低俗或者哪一句话低俗。在我看来,首先违背公共道德的,肯定是低俗的。其次是,低俗不低俗,还要看你在什么场合说的,同样一句话,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或者在小孩子经常观看的少儿频道与在深夜的情感节目的合适度是不一样的。”这种说法固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此次美国媒体对于小沈阳的“点名”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西方对于低俗的另外一种理解。
在许多人的眼中,西方似乎比我们更开放,但事实上,虽然他们的一些媒体会比我们的尺度更大,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主流媒体在传播中也是非常注重社会伦理的。
在美国,“正式”规定为是“低俗秽语”的是7个词:shit,piss,fuck,cunt,cocksucker,motherfucker,tits。这7个词不是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使用的,而是特别为电视和无线电广播这样的公共传媒所作的“不低俗”规定。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是为一般其他公共传媒所做的规定。这个“不低俗”规定的历史其实并不太久远。1973年,滑稽表演家卡林录制了他的独白表演《脏字》(《FilthyWords》),后来由太平洋广播电台播出,同年10月30日,一位美国公民不满这一广播给他未成年的儿子听到了,因而向联邦传媒委员会(FCC)提出对卡林的投诉。传媒委员会并没有立即采取制裁行动,只是要求广播电台作出回应,并警告,如果继续有类似投诉,将要用国会赋予的权力对太平洋电台实行制裁。
太平洋电台以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为理由,表示不服,官司打到上诉法庭,太平洋电台胜诉。FCC不服,再上诉,把官司打到联邦最高法院,获得胜诉。最高法院裁决,FCC行使的是正当职权。这便是著名的1975年“FCC诉太平洋基金会”案。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奠定了美国广播电台必须反低俗的规定。FCC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哪些词在哪些情况下不得使用,尤其是听众中可能包含儿童的某些时段。这便是反“低俗7词”的由来。
2.重庆市一条叫“洋人街”的街道出现了擅自建设的“性公园”。“性公园”内建有裸体雕塑,张贴裸体人像、壁画,介绍国外的性习俗、性文化等,以此来招徕游客,引发了市民的广泛质疑,媒体也对此进行了监督报道。消息披露后,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后认为,“性公园”内容低俗露骨,既不健康,又误导民众,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要求“性公园”建设单位——美心集团立即停止这种无视社会责任、单纯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的行为,立即拆除“性公园”,并对景区内的标语、标牌和雕塑进行全面清理,凡属低俗不良的内容均要立即拆除或整改。此外,相关部门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庆市“洋人街”这次出现的“性公园”,可以说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低俗文化的一个标本,它的低俗露骨、误导民众、产生的恶劣影响,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某些人精神世界萎缩,道德价值被抛弃,已经严重缺失崇高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趣味。
这种城市建设中的“低俗”文化趣味,不仅损害了我们的文化,损害了我们的社会,更损害了我们的精神健康。城市的“垃圾”文化、“低俗”文化趣味的流行,是文化的崇高、神圣、创造、美好的功能和要求被放弃了。
关注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目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主要集中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形象低俗、文化沉沦这两个问题上。重庆“洋人街”上的“性公园”,已经严重败坏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生态,侵袭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审美观念,腐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人或者把自己看作较高尚的存在,或者由于不够高尚而放弃要求。”谨防城市建设中的“低俗”文化,的确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3.“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中国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祈求般地提问。女嘉宾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一时间,荧屏里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亮相。与此同时,各种情感类节目的猎奇、炒作边缘题材等“审丑”行为,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2010年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深度报道《让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用11分钟的时间严厉批判了中国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
本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荧屏为何却要“贩卖”这些低俗价值观呢?许多从业人员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视率”的逼迫。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为代表的一些主持人,更是发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呼声。
作为一个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我国电视界引入收视率来评价电视节目,可以说是电视走向观众、接近观众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双刃剑。运用适度,它会使媒体更好地考虑观众需求;运用过度,它就会使媒体走上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低俗化之路。一位电视从业人员在分析荧屏上让人不忍卒睹的低俗之风时说,自各级电视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化”改革以来,片面追求收视率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监管滞后、约束不严,个别电视台打着改革的旗号从境外引进、制作了一些格调比较低俗的节目,结果引起不少电视台跟风而上。现如今,许多娱乐节目“已经是不俗就无法生存,越低俗就越能挣到钱”。有专家指出,电视台恶拼收视率,最深层根源还在于经济利益。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从“明星时代”走入“大众时代”,电视节目“生存还是灭亡”的大权越来越明显地掌控在普通大众手里。相关媒体表示:“因为观众低俗,所以媒体不得不低俗。”
对于这种论点,Z教授认为,这是电视台为谋求收视率给自己寻找的借口。电视节目要满足观众的文化娱乐要求,所以好看是必要的,但低俗就怎么都说不过去。电视是一个文化平台,它的责任就是满足观众精神需要和提升情感要求,这也是电视人应该秉持的职业道德。对于电视机构而言,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服务大众,应该是它的一种品格要求。目前有些电视台过于趋利,有丢弃责任、消退品格的倾向。此外,从电视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伪需求的问题,即电视人打着满足受众需求的旗号去创造庸俗的娱乐,甚至制造低俗的娱乐。
不仅我国,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都经受着低俗文化、恶俗趣味的困扰。对此,英国主要通过严格限制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来控制低俗节目泛滥。英国实行公共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二元体制,国有电视台以公共服务为主,强调对社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商业电视由于利益诉求,常常受到低俗节目的困扰。为此,英国出台了《独立电视委员会节目准则》,制约播出节目中有违礼仪、鼓励或煽动犯罪等低俗内容。美国则从节目的播出时段、数量到教育类节目的比例、违规媒体处罚力度等多方面加强对媒体的规范,强化媒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净化电视屏幕。
4.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地强调抵制“三俗”之风,可见“三俗”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针对“三俗风”盛行的原因,H教授表示,文艺精品的缺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今,以“媚俗”为中心的媒体评价体系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比如,文学是非功利性的,但当下的“媚俗文学”却在叫嚣着,大部分写手打着文学的旗号做着生意。对一个作家的评价,不是基于作品,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功,要看作家富豪榜。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作家为了追求名利,自然会放弃精神追求,如此势必失去自我,也失去了作家的独立人格。这样又如何能创作出文艺精品呢?
G教授认为,文化走向低俗与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存在严重误区也不无关系。他举例说,《唐山大地震》的上演,的确非常感人,甚至非常震撼,但是,媒体上所聚焦和关注的,却是首日的票房到底有没有超过《阿凡达》,甚至一直争论其收入到底真实不真实。包括其一周的票房,到底有没有达到世界第一。而在网络上人们讨论的,则是影片到底有几处穿帮的镜头之类。一部本来震撼人心的作品,却让金钱的砝码淹没了艺术性的品鉴,那些非艺术眼光的低层次挑剔,代替了审美性的判断。G教授认为,这无不与社会价值观的倾斜有关系。
2010年8月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当前存在的“三俗”问题提出了“六问”:据说现在一年创作歌曲在两万首以上,但是真正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有多少首?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出版业一年出版各类出版物三十万种,但真正能与我们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作品有多少?我们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我们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热遍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中,逐利、炒作、托假的“虚火”占多大成分?
文艺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创作者本身的问题。蔡武部长尖锐地指出,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比如,《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上,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和游客疲劳,对此啧有烦言。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蔡武部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作品问题的根源,也是低俗问题的根源。
蔡武部长表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但也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消极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向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时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东西。目前,文艺批评状况堪忧,健康的、正常的文化批评式微,对低俗、消极、混乱等不健康不正常现象不进行客观批评,或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批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做托,助长了低俗之风的泛滥。
5.“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2010年两会上,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将文化事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无疑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关口,文化软实力将成为重点打造的对象。
提到文化发展,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刘诗昆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人的因素很重要,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众多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与文明素质还不够高。中国越是发达,文化占的比重应该越大,理解和懂得高雅文化艺术的人的数量应该越多。”
刘诗昆说:“对于高雅文化艺术,应该进一步宣扬、弘扬,在大众中普及。青年人茶余饭后需要娱乐,通俗艺术不可少,但是高雅的文化更重要。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更高的文化艺术,这样对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准提高大有裨益。”
同时,刘诗昆指出,对于艺术来说,通俗并不等于低俗。刘诗昆说,当今,中国文化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艺舞台上,一些不太好的甚至是庸俗的东西被大力宣扬,“这种现象不太正常”。刘诗昆认为,媒体不应该只单纯追求收视率、发行量,还应加强对高端文化的关注,重视对群众的引导,“媒体应该肩负起这一重要的社会责任”。
2010年8月3日晚,由国家京剧院精心复排推出的经典大戏《满江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揭开了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序幕。此次展演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承办,历时一个月。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告诉记者,这是近十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示,旨在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打造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近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演出。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9个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将在国家大剧院等7个剧场演出32台剧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艺术院团建设,对国家艺术院团的改革和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国家艺术院团的体制机制改革、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各院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展演活动将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繁荣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崭新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新时期国家艺术院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艺术风采。一系列行动显示出政府在“启动民族优秀文化”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