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7:04:08 公务员考试 https://xiamen.huatu.com/gwy/ 文章来源:未知
厦门分校地址: 厦门市思明区文屏路14号文屏大厦2楼 联系电话:0592-5168870
【导读】厦门华图教育同步未知考试动态信息发布:2023年时事政治汇总(9月)(15)。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更多招考资讯尽在【福建招考公告库】,更多招聘资讯请关注厦门华图微信公众号(xmhuatu),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公务员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592-5168870,请点击添加招生客服微信咨询获取更多电子材料和精美图书。
70.全国统一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及标识牌启用
退役军人事务部9月26日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启用统一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和标识牌,并同步印发《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的使用。
71.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行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9月25日在江苏盐城开幕,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加。论坛聚焦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议题,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纲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21家机构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合作伙伴。
72.2023“中国影像节”联合国拉加经委会总部展映活动成功举办
当地时间9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联合国拉加经委会总部举办2023“中国影像节”展映活动,总台CGTN纪录片《筑梦蓝海》首次与观众见面。活动以影像为载体,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述中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二、国际部分
1.第四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开幕
第四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11日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开幕。中方表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取得丰硕成果,各国将利用这一多边平台,携手共建更加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公平有序竞争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向好。格鲁吉亚财政部长胡齐什维利表示,相信该机制在未来国际税务合作中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该机制由中国首倡发起,于2019年4月成立,目前有36个成员和30个观察员。
2.纪念南南合作日 中方呼吁共促发展合作
12日,在联合国南南合作日纪念会议上,中国代表发言呼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中方愿继续同各方一道,在全球发展倡议下深化南南合作,为加速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新的助力。
【拓展】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3.世贸组织报告强调加强多边贸易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12日发布《2023世界贸易报告》,报告指出,目前贸易碎片化早期迹象已经显现,这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将更多的人口、经济体和紧迫问题纳入全球贸易并加强多边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安全、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和可预测性遭遇挑战,国际社会应继续加强多边贸易体系。
4.“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通过《哈瓦那宣言》
为期两天的“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16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闭幕。峰会通过《哈瓦那宣言》,呼吁构建更包容、协调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宣言说,国际金融结构亟需改革,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合作,提升在全球决策机构中的代表性。有关各方应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全球发展和共赢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峰会期间,与会领导人积极评价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倡议,支持通过数字合作、科技合作等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
5.中国签署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中国代表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该《协定》包括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分享、海洋保护区设立等内容,旨在为全球海洋治理进一步建章立制。
《协定》谈判于2004年开始,历经近20年后,于2023年6月最终达成。中国积极参与谈判进程,并在《协定》开放签署首日签署这一重要法律文件。
6.伊朗与吉布提决定恢复外交关系
据伊朗媒体21日报道,伊朗外长与吉布提外长举行会晤,并表示两国决定基于共同利益恢复外交关系。报道称,两国政府决定加强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等各领域的合作。
2016年1月,吉布提谴责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遭示威者冲击事件,随即宣布与伊朗断交。
2023年9月时政文件
1.《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章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章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文章指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文章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文章指出,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第一,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二,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文章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章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第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第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第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第五,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第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文章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以上为2023年时事政治汇总(9月)(15)的内容,更多关于2022福建公务员考试,2024福建公务员联考的信息请关注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福建人事考试网。
(编辑:华图李老师)上一篇:2023年时事政治汇总(10月)
下一篇:没有了
厦门华图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
厦门华图官方微信
厦门市思明区文屏路14号文屏大厦二楼
客服热线:0592-5168870
网站:https://xiamen.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