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 09:15:09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xiamen.huatu.com/jiasohi/ 文章来源: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导读】华图厦门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发布:2020福建教师招聘笔试大纲新增知识点(教育综合知识),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厦门华图教师招聘微信公众号(xmhuatu),福建教师招聘培训咨询电话:0592-5168870,5168871。
教育学新增部分
教育与社会人口
人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教育是延续人类的基本活动,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事业的大扩展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每一个新增成员都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现有人口中,23岁以下的人口占5亿以上,从扫盲角度来看,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1.8亿文盲和半文盲,还需要给成人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同时,人口的增长又主要在不发达地区,我国人口正以每年2千万的速度增长。
如果教育经费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教育规模必然扩大;如果教育经费不能增长,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是限制教育事业的发展,降低入学率;二是保持入学率,而降低生均经费。这两种情况都有损于教育的发展。现在许多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难题。
(二)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人口的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个体发展的重要的内部条件)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通过遗传和对青少年的养育过程来影响受教育者,还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协调程度来影响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其次,全社会人口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人口的文化结构,作为大的背景对学校教育起着间接的作用。
(三)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年龄、性别等;
人口的社会结构: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民族等。
(四)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上,人口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口有多种流动:城乡间、贫困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流动等。这种流动影响到教育的规模、各地域教育的差异性、目标的制定、人才的培养、结构的选择、移民教育等方面。
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一)控制人口的数量
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其原因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
(二)提高人口的质量
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
(三)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心理学新增部分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
(一)创造性的含义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流畅性大。该特征能反映个体的心智灵活、思路通达的程度。
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摈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例如让被试“举出报纸的用途”,如果回答“阅读”“学习”“获取信息”, 就只是把报纸的用途局限在了“阅读材料”上,而如果回答“包东西”“折玩具”等,则范围更加广泛,变通性也就比较大。
3.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做前期准备的阶段。由于对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创造活动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2.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问题由于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答案,通常会把它们暂时搁置。但思维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些问题会无时无刻萦绕在头脑中,甚至转化为一种潜意识。
3.豁朗阶段(顿悟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灵感。
4.验证阶段(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四)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气氛民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二、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1.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2.评估性会谈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这种会谈法的优点有: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此外,观察法、自述法等也是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其中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除了运动一些具体的方法之外,辅导老师还会运用一些专业的技术。
(1)倾听;(2)鼓励;(3)询问;(4)反映。
第二节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一)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
多动症的原因可能有:(1)先天体质上的原因,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和遗传因素的作用。(2)社会因素。不安的环境可能引起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如父母的经常性批评等。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如下:(1)多动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2)行为疗法。采用各种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可用强化奖励法、代币法等。(3)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学习困难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患儿焦虑性人格的一些表现,如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往往在其父母身上也可以找到。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不适合儿童水平的教育措施,也容易加剧儿童的焦虑反应。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采用认知校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儿童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取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5.儿童强迫行为
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看到。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
主要表现:(1)强迫洗手;(2)强迫性计数;(3)强迫性自我检查;(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编辑:全糖)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3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
厦门华图官方微信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00号财富中心大厦三楼
客服热线:0592-5168870
网站:https://xiamen.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