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5 08:48:49 公务员考试 https://xiamen.huatu.com/gwy/ 文章来源:福建新闻网
【导读】
一场61年未遇的暴雨来袭,让北京深受涝灾。“弱不禁雨”,映照出城市排水设施的滞后、紧急救援的欠缺。试想一下,假若市民们在暴雨来之前,就能收到温馨提示:“暴雨将至,好别出门”,是否能避免某些损失呢?
7月22日,北京气象局表示,手机给市民发送预警信息尚有技术障碍,称北京人口特别集中,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如果接收到短信时灾害天气已经结束,预警也没有意义了”。
对此说法,23日,北京三大电信营运商纷纷回应称,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北京移动称此前与市政府合作多次,北京气象局并未和其有合作。
当“技术障碍说”邂逅了三大运营商的澄清,结局难免尴尬:“短信语境不可行”,或许到头来,被证明是一面之词,可信度存疑。你想想,既然垃圾短信能群发,发个紧急预报短信,果真就这么难?在这种类比推演下,公众的疑窦,难免在“不可为”还是“不愿为”上兜圈。
按理说,为防御天灾,公共预防机制当做好“坏预设”。不幸的是,暴雨突袭,暴露出公共治理中的疮痍。尽管喷涌的“暴雨微博”,现实里的相互搀扶,拼接成了爱心地图,人们跟受灾民众成了命运共同体,可感动归感动,暴雨“检举”的机制性漏洞,不可不修复。
灾害预警,是对气象等灾害的前瞻性防御。尽管许多灾害,后果不可控,可紧急性的告知、提示,至少能让民众做临时准备,规避仓促应对,也减少损失。地震来前,“10秒语境”机制便是一种应急性的补救。在灾害频发的时下,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可或缺。
在信息平台渐次完善的当下,信息化预警,已成为防御天灾的必要措施。可在这场雨灾中,关键时刻,作为传播面广的预警方式——短信预警却卡壳 了。据了解,北京气象局除了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声讯电话等方式发布了暴雨、雷电和地质灾害预警外,仅向140多万人次发布了手机短信预警。逼仄的覆盖 面,显然不尽如人意,也削弱了防灾效果。
北京气象局将此归结为“技术障碍”,可技术壁垒,就这么难以攻克?而几大电信运营商的回应,似乎证伪了“技术障碍”。基于此,公众不免会心生猜疑:“技术障碍”,莫非又只是责任回避的幌子?至于“障碍”究竟是什么,对专业人士来说,辨识恐怕并无难度。
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本就需要技术托底。跟电信运营商合作,让“短信语境”发挥效用,绝非多此一举。可北京气象局和运营商的“未有合作”,却让人忧心。灾害预警,跟短信告知的脱节,势必降低了民众的御灾信心和自救准备。
灾害无常,“短信预警”不 应成短板。未雨绸缪,雨来时才不致乱了方寸。在完善的预警措施下,民众才能以瞬时的喘息,来消减灾害突袭时的仓促无力;而防灾的断链,也能补上至关重要的 一环。当然,其前提是,“防患于未然”已内化为涉事部门的责任坚守。(华西都市报 佘宗明)
(编辑:厦门华图)厦门华图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
厦门华图官方微信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00号财富中心大厦三楼
客服热线:0592-5168870
网站:https://xiamen.huatu.com